小兵网之研究生天地(轨道交通运营安全及大数据科学):
今天是
小兵网首页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详细信息
10月22日课题小组会议

来源:轨道交通运营管理课题组 发布时间:2025-10-22
 
 

组会内容纪要

时间:2025年10月22日 星期三

地点:交通中心大楼8A412

参会人员:丁小兵、胡莹莹、齐杰仪、王雪霖、施科迪、董新悦、张润泽

记录人:齐杰仪

会议议题:组内学术交流


会议概述:

        2025年10月22日,城市轨道交通学院丁小兵老师课题组成员于交通中心大楼8A412室展开学术会议,于8:30开始,10:30结束,总时长为2小时。本次会议围绕课题组成员学术进展汇报、科研难点问题展开研讨。丁老师在会议伊始强调,研究生阶段的培养要“按需培养、重点突出”,要识别出真正有潜力、有意愿深耕科研的学生,给予他们更多资源、更大空间,帮助其在毕业前形成代表性成果。他指出,优秀的研究生不仅要坐得住,更要钻得深,在科研中不断积累高质量成果,毕业时真正掌握独立开展研究的能力。同时,他也提醒同学们要保持适度的科研压力,避免陷入懒散、拖延的状态,建议通过阶段性目标设定、定期反馈机制等方式,形成良好的科研节奏和自我管理能力。


内容纪要:

                  董新悦:汇报了自己目前的研究进展,论文聚焦于“AHP-A*算法在路径优化中的应用”,其中研究数据来源于松江大学城的客流信息,目前已完成数据收集与初步清洗,正处于数据标定与参数设定阶段,Python代码尚未完全实现。丁老师在听取汇报后指出,当前论文题目“AI味”较重,建议进一步贴近交通或地理信息领域的学术表达,写作风格也应尽量避免AI生成痕迹,增强学术规范性;代码实现部分可以借助AI工具辅助,但必须理解每一部分的逻辑。

                 


       胡莹莹:分享了自己简历的排版设计,当前版本包括教育背景、研究成果、实习经历、竞赛经历、组织活动、奖项展示等模块,并表明要再制作一份附加证书材料的新版简历,同时也在对大论文的文字表达进行修改,重点去除口语化内容,提升整体学术性与严谨性。丁老师对此给予具体指导,建议准备两个版本的简历:博士申请版应尽量详实,突出科研能力与代表性成果,建议加入研究生阶段的综合排名、主修课程、参与项目等内容;而企业求职版则应简洁精炼,控制在一页之内,突出实习与项目经验;自我评价部分建议分条列出,突出逻辑性与职业目标;研究成果的排序也应按重要性排列。

          

              

        王雪霖:在会上展示了自己最近绘制论文中的visio图,并就图中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布局结构进行了详细讲解,整体表达清晰、逻辑顺畅。丁老师对其visio图绘制能力给予肯定,同时指出图的设计用心精美,在视觉上呈现出良好的效果。

          


        施科迪:汇报了自己小论文的进展情况,主要讨论了聚类方法和算法流程,以及表明目前采用K-means算法对出行数据进行聚类,并计划在聚类结果基础上构建预测模型,但当前对于聚类后如何设定建模的约束条件尚不明确,存在方法论上的困惑。丁老师指出题目需要再斟酌,考虑除AHP之外的方法,聚类需要考虑直线距离与实际通行时间,研究中出现的问题问题没考虑清楚,建议其放弃K-means这一过于基础的算法,尝试更具适应性的方法,构建双层规划模型,从而增强研究的理论深度与学术价值。

             


        张润泽:在组会上展示了论文中的研究visio图与流程图,介绍了整体研究内容,同时汇报了“挑战杯”商业计划书的进展,计划通过实物硬件产品和软件进行展示,突出项目的技术创新与应用前景。丁老师在指导中指出,论文部分的货物图片风格需统一,建议参考上海地铁9号线的列车配色,增强现实感,英文用词需进一步润色,流程图当前版本过于简单,要进一步细化,并优化颜色搭配,提升可读性;论文题目要修改,摘要部分需再打磨,语句需要再斟酌,去AI味道,增强逻辑性与说服力;在挑战杯计划书方面,公司名称需简洁专业,内容应聚焦硬件与前期成果,目前所述工作量太大,要考虑短时间段内项目的可实现性与落地性。

          

                           


会议总结:

        本次组会内容丰富,重点围绕研一、研二同学学术进展汇报、科研难点问题,以及研三同学简历内容设计展开研讨丁老师针对每位同学的研究内容提供了具体指导,在论文写作、绘图以及简历内容设计等方面给出专业建议。通过本次会议,同学们明确了后续努力方向,保证课题组成员能按照计划推进研究工作。


备案号:沪ICP备1903161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