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会内容纪要
时间:2025年9月24日 星期三
地点:交通中心大楼8A412室
参会人员:丁小兵、胡莹莹、赵崇博、施科迪、董新悦、郭爽爽、张润泽、万嘉毅
记录人:郭爽爽
会议议题:组内学术交流
会议概述:
2025年9月24日,城市轨道交通学院丁小兵老师研究组成员于交通中心大楼8A412室展开学术会议,于8:00开始,8:50结束,总时长为50分钟。本次组会中,丁老师针对郭爽爽同学、赵崇博同学的汇报内容提出了具体指导意见,并就胡莹莹同学的规划进行简短讨论。详细内容纪要如下:
内容纪要:
因丁老师需参加研究生推免的复试,本次组会未作额外铺垫,直接切入主题并开展相关工作。
郭爽爽: 已确定具体研究方向,通过学术数据库查找并下载相关文献,同时对研究方向的框架内容进行梳理。
丁老师:强调不可过度依赖 AI 工具,要结合自身理解对文献进行深度解读,避免信息浅层堆砌。建议精读下载好的文献,吃透其研究逻辑与方法,重新梳理研究思路。
赵崇博:近期主要推进论文删减与摘要修改工作,会上展示了论文初步修改成果,并表示会议结束后将进一步完善修改。
丁老师:丁老师针对其论文提出具体指导意见。指出
“运量高” 这一条件不足以支撑创新模式优化的论证,需补充中间衔接条件。建议聚焦问题本质,一针见血直击问题关键,避免多余赘述。同时强调论文结构需均衡,避免出现 “头重脚轻”
的失衡问题。明确开展实例分析前要有求解算法建模环节,以增强研究的实操性与说服力。此外,丁老师提醒当前时间紧张,需加快推进节奏,避免拖延,确保按时完成修改任务。
胡莹莹:目前已完成论文初稿,希望丁老师提供具体指导意见,以便后续开展针对性修改。同步推进小论文返修意见的撰写工作,并参与了调度测评相关活动。
丁老师: 丁老师针对其情况,建议提前准备个人简历。在筹备读博的同时,参与近期企业招聘,做稳妥准备。可以指导师弟师妹,充分发挥自身经验价值。最后,丁老师感慨道,每年面对即将毕业的学生,总会生出不舍和凄凉感
—— 从研一的磨合适应,到研三毕业离校,这段师生共处的历程,日后在工作单位与人协作时,也会遇到类似的成长与分别。
会议总结:
本次组会因时间紧迫,会议直入主题。聚焦郭爽爽、赵崇博两位同学的学术进展汇报,以及胡莹莹同学的论文情况与个人规划。丁老师针对三人情况分别给出针对性指导建议,明确指出具体的修改方向、研究要求与发展路径,节奏高效且重点明确。既强化了学术指导的针对性与实用性,也体现了课题组的师生关怀,为后续科研工作有序推进与毕业相关准备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