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兵网之研究生天地(轨道交通运营安全及大数据科学):
今天是
小兵网首页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详细信息
9月17日课题小组会议

来源:轨道交通运营管理课题组 发布时间:2025-09-18
 

                                      组会内容纪要
时间:2025年9月17日 星期三
地点:交通中心大楼8A412室
参会人员:丁小兵、胡莹莹、赵崇博、齐杰仪、王雪霖、施科迪、袁磊、董新悦、郭爽爽、张润泽、万嘉毅、王歆萌、赵宇宸
记录人:张润泽    
会议议题:组内学术交流
会议概述:
       2025年9月17日,城市轨道交通学院丁小兵老师研究组成员于交通中心大楼8A412室展开学术会议,于8:00开始,11:20结束,总时长为三小时二十分钟。本次会议主要围绕刚结束的一周内每位同学的学习收获、问题解决情况等内容进行复盘交流,就本周周五的迎新暨浙江西塘秋游活动相关事宜展开讨论,并结合同学们的学习收获与个人感想展开发散性思维交流环节,详细内容纪要如下:
内容纪要:
       本次组会开始前,现场已萦绕着格外认真的氛围,这是本学期第一次研究生与本科生同时在场的组会。考虑到学硕同学与本科同学上午有课程安排,老师原本允许有课的同学可以不参与本次组会,但大家都展现出极高的积极性,悉数到场参会,足见对每次组会的重视。同时,因赵崇博师兄的论文迟迟未能完成,丁老师对此十分担忧,特意安排他作为今天第一个汇报的同学,展示论文当前的完成进度。
          赵崇博:作为本次组会第一个汇报的同学,其汇报核心为论文完成进度。该论文原本约定于周六提交丁老师,但迟迟未给出反馈。汇报中展示的论文存在诸多明显问题:尤其是摘要部分,内容冗余、废话较多,抓不住重点,停留在大四本科论文状态;
          丁老师表示赵崇博一直是自己十分挂念和上心的学生,针对其汇报情况耐心指出了关键问题。他提到:组会中曾反复讲解论文写作要领:如摘要需以“研究重要性—具体做法—验证结论” 的精炼逻辑呈现,还特意以王雪霖同学已通过一审的论文为例做示范,此前也安排同学互助帮助、多次私下沟通修改方向,但此次论文仍未体现这些核心方法,能看出其在学习方法和态度上还有较大上升空间;对于未按约定推进进度、汇报前未提前完善内容的情况,丁老师坦言,之前看到十点多仍有同学在工位专注研究,希望他能多借鉴身边同学的劲头,增强紧迫感,早点推进学习进度,后续能更从容应对研三毕业和就业工作。他强调,自己始终通过组会指导、交流沟通等方式跟进大家的进展,就是想帮大家少走弯路,若持续拖延,会影响毕业节奏。最后,丁老师恳切要求赵崇博即刻从摘要精炼、图表优化、模型优化等基础环节着手修改,同时多和老师、同学交流思路,不要独自摸索,他也会持续提供支持期待看到实质进展。


  王雪霖:汇报自己的论文(基于突发故障的地铁大客流辨识及延误传播机理研究)已收到专家审稿意见,核心问题集中在参数定义模糊、研究方法中的计算公式未明确呈现、部分描述过于冗长且缺乏专业性。她表示已针对这些意见在上周完成一一答复丁老师首先明确王雪霖与施科迪是暑假至今改变最大、付出努力最多的同学,优先安排二人分享是为树立榜样对她及时响应审稿意见的效率给予肯定。



施科迪:说明自己的论文的完成情况,丁老师已对内容进行了再次认真审核,并反馈了部分待改进问题,主要包括图表仍需使用 visio 软件绘制、公式的使用需补充到位的解释说明。



胡莹莹针对前一天晚上10点丁老师发来的论文反馈已完成全部答复。丁老师对胡莹莹深夜收到反馈、次日即完成答复的高效率和认真态度表示非常惊叹,直言的成果已经达到同济博士的申请条件。同时丁老师建议她尽早和家里沟通读博意愿,以胡莹莹的科研能力,无论是进设计院还是高校都很有优势。



袁磊:坦言本学期在学习和生活态度上有明显转变,例如开始规律到工位、主动参与组内讨论,后续计划针对票价优化方向提出一种新的量化方法,以突破现有研究局限。但也承认目前仅处于初步构想阶段,对方法的理论支撑和数据获取尚未明确规划。丁老师肯定其态度上的积极转变,尤其是从被动应付到主动规划的意识提升。但对提出新方法 的规划提出明确质疑:一是新方法需要扎实的理论基础和大量数据验证,你目前连现有票价模型的核心逻辑都还没吃透,贸然推进容易走弯路;二是结合你之前论文进度滞后的情况,要先评估自身精力,避免贪多求全却一事无成。他建议先聚焦大论文框架,把现有票价数据的分析做深做透,这比空想新方法更实际,也能满足毕业要求。




齐杰仪:汇报自己正推进论文的文献综述撰写,目前已梳理相关文献但存在多数问题她表示 知道自己目前完成度不好,但会参考师兄师姐及同门优秀综述范例,每天花时间精读,尽快优化。丁老师明确表示看到了的转变,从之前不主动汇报到现在正视问题并规划整改,这是很大的进步,希望其能够主动与老师沟通交流。针对论文丁老师建议其搜索相关“应急处置方案”的内容进行学习,并学会使用AI工具辅助论文写作。




因临近上午10点的课程,学硕同学与本科同学提前向老师说明后离会,组会后续环节由其余成员继续参与。

张润泽:张润泽向老师汇报了前一周的工作情况,重点围绕周五迎新暨浙江西塘秋游活动的具体事宜展开沟通,包括集合时间、地点、午餐安排及女生服饰妆造等筹备细节。丁老师认可他的筹备用心,同时明确建议他继续向师兄师姐学习,在科研与事务处理中多积累经验,不给自己的研究生生涯留遗憾。


郭爽爽:表示上一周主要在学习Python基础,使用的网上的免费课程学习,她坦言知道学习不能只停留在表面,但不知道该通过什么案例实践提升。丁老师对其学习的实质性产出提出质疑,并强调不能光谈打基础,要拿出实际成果。

交流环节:

丁老师引导在场成员分享感受,结合科研与成长经历展开讨论:

王雪霖:表示研一刚来时比郭爽爽还迷茫,组会汇报时连工作清单都列不出来,建议师弟师妹如果当周没做好科研汇报准备,就先列周工作清单,慢慢就能找到节奏。

胡莹莹:核心强调多交流太重要了,之前自己思路卡住了,与同门交流后一下就有了思路。组里每个人的研究方向不同,碰撞出的想法能补自己的盲区。

施科迪:表示现在特别愿意跟不同想法的人交流,科研不是单打独斗,从别人身上学思维方法,比自己瞎摸快多了。

齐杰仪:呼应交流的重要性,补充研一一定要多参加比赛、多找老师聊聊。参加竞赛能逼自己快速学东西,比如数学建模比赛,能练数据处理和论文写作,对科研帮助很大。

丁老师:结合众人发言,分享自己的感悟:做科研先学做人做事,一是要传承艰苦奋斗的精神,二是要锤炼认真细致的态度,像胡莹莹那样核对每一个数据来源,像王雪霖那样打磨每一张图表,科研成果才能经得住时间检验;三是要扛起责任,对自己的学业负责,对未来的家庭负责,你们现在正是关键时期,这段经历积累的不只是学位,更是做人做事的能力。希望对每位同学都有一段最美好的成长,能够有所收获。 


会议总结:

本次组会围绕科研进展复盘、秋游活动规划及成长经验交流展开,节奏紧凑且重点突出。胡莹莹王雪霖、施科迪等同学汇报论文修改、科研推进情况,施科迪和张润泽同步秋游筹备细节,丁老师针对科研中的格式规范、研究方向等问题给予精准指导,对活动筹备提出优化建议;交流环节中,老成员分享科研技巧,丁老师强调艰苦奋斗与认真做事的态度。整体而言,本次会议有效复盘阶段成果、明确近期目标,既为学生科研与事务推进指明方向,也强化了课题组的交流氛围与凝聚力,为后续工作有序开展奠定基础。






备案号:沪ICP备1903161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