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会内容纪要
时间:2025年2月19日 星期三
地点:交通中心大楼8A412室
参会人员:丁小兵、李玉华、胡莹莹、赵崇博、袁磊、施科迪、王雪霖、齐杰仪
记录人:施科迪
会议议题:组内学术交流
会议概述:
2025年2月19日,城市轨道交通学院丁小兵老师研究组成员于交通中心大楼8A412室展开学术会议,于18:30开始,21:30结束,总时长约3小时。本次会议主要围绕寒假各研究生工作完成进度汇报、基金申请书撰写情况及小论文完善等工作展开讨论,详细内容纪要如下。
内容纪要:
袁磊:针对上海加强韧性安全城市建设的基金项目进行汇报,丁老师指出材料在多个方面需要改进,公式序号、材料来源等需要提高,问卷调查需要,问卷有有效和无效之分,优化前的意愿分析问卷,最后能得出优化存在意义,但是针对具体的票价实施折扣还有待思考,七折和九折票价相差无几,是否存在真实选择平峰期出行,问卷的折扣需要和论文的结论相配套。学术态度要端正,不能应付老师。
齐杰仪:主要完成超大城市韧性安全时间数据的模式匹配显隐性抽取和安全评估的风险预判建模两块内容。丁老师指出,选择模型评价指标需要有依据,上下文要通顺,学会使用AI,逻辑要晰,罗列主流的评价模型,说明选择的优劣;同时完成主体需要图文并茂,内容丰富。
王雪霖:看了很多的论文,同时提出了主要问题,看什么期刊,丁老师针对这个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在网站上有主流的交通类期刊。丁老师指出,论文要有档次,多看外文文献,高质量文献往前排。引言要扣人心弦,让人读了之后觉得做这个研究很有必要。前后照应,承上启下。
施科迪:汇报了论文的主要完成情况,基于地铁运维致灾危险源辨识的知识图谱构建及风险靶向防控。丁老师指出施同学的思路不清晰,对论文的把控不够,首先要完成论文的大纲,同时引言也有待提高。

李玉华:汇报了大论文的主要修改内容情况。丁老师指出了一些论文中的问题:学位论文不要出现“本文”;减少使用特殊符号,会使有些电脑显示不出来;基础理论要在后面用到,前后照应,不能堆砌文字;最后的解出来前面相关的公式是需要的,如果没有用到的公式不要提及;文章主体不能少,时空不能只有时间,OD会决定空间上的货流需求。
赵崇博:提出了关于论文投稿中的一些问题,例如:my cover letter,title page,conflict of interest,丁老师进行了解释与说明,让每一个学生都仔细听讲。
胡莹莹:主要汇报论文完成情况,prompt程序对调度日志的处理。丁老师指出针对大语言模型论文,在论文里要体现工作量,怎么支撑论文会比较不单薄。
会议总结:
新春开学,丁老师研究组迅速投入科研。寒假期间,大家按老师要求积极钻研,或查阅文献,或分析数据。首次组会上,同学们分享进展,展现专业与热情。丁老师肯定成果,同时也指出不足,结合学术动态给出建议,强调团队协作。新学期,在丁老师指导下,研究组定能在各领域突破,向着更高目标大步迈进。最后丁老师指出,同学们要多去找老师,对自己的进度要有时间管理,对整个论文的大体内容要有把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