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年11月16日
地点:交通中心大楼8A412室
参会人员:丁小兵、史淦、洪晨、李玉华、胡莹莹、赵崇博、洪皓洋、赵正源、江杰、秦露及小组成员、李维志及小组成员
记录人:赵正源
会议议题:组内学术交流以及“挑战杯”比赛汇报
会议概述:初冬时节,霜华之始,浦江西岸,佘山南望。寒风凛冽,但科学探究的热情丝毫未减,夜色渐浓,但师生间的讨论激情丝毫未消。城市轨道交通学院丁小兵老师研究组9人及挑战杯项目组成员,于交通中心大楼8A412室展开学术会议。会议于18:30开始,22:30结束,总时长约4小时.本次会议以研一,研二汇报发明专利撰写情况,研三汇报大论文及其他杂务,本科生汇报小论文情况,挑战杯组汇报申请书进展和问题为主线推进,各项学术科研工作顺利进行,详细会议内容纪要如下。
内容纪要:
大二本科生同学挑战杯:风险链管控与危险源辨识小组的同学已经完成了第一稿报名表的填写,但是行文格式仍欠打磨,甚至表格中还有错别字,可见表格完成的较为匆忙。丁老师在会上指导修改表格内容,并再次对项目研究内容进行讲解。详细说明了项目的研究意义及步骤,充分阐述了申请书写作的行文逻辑。丁老师强调:“申请书的撰写需要专业化、书面化,要注重其的行文格式与逻辑。”丁老师表示:“该项目对大一大二的同学有较大的挑战性,但作为科研经验的积累,是一次非常宝贵的机会。希望本科生同学积极锻炼自我,向研究生师兄的水平不断靠拢”。
“易信享”小程序开发小组同学也完成了申请书的撰写,在审读申请书的过程中,丁老师强调:“项目的立意需要一定的高度,符合市场需求,考虑市场对象,能吸引专家以及投资人。在撰写项目简介时,需按照系统是什么、面向的受众群体、系统的主要模块以及对应群体、系统的社会价值四个方面来进行展开。同时要注意错位竞争,得到可行的项目规划。”

李玉华:汇报发明专利多传感器融合的高速公路障碍检测装置及方法的专利汇报,首先李玉华对自己的申请书撰写及专利研究思路进行汇报。丁老师则主要针对开题答辩对专利申请书提出修改意见。丁老师表示:研究思路的提出需要自圆其说,思考清楚每一步的目的及可行性。只有这样才能在面对专家狂风骤雨般的提问时从容应对,收放自如。同时需要把全文的思路串联起来,防止思路的割裂。
之后,李玉华进行了开题答辩的试讲,丁老师针对题目制定、选题背景撰写、研究意义设定、文献综述表达、技术路线图绘制、演讲技巧等方面给出了相应的修改意见。丁老师强调:综述是文章最重要最难写的一部分,需要较强的严谨性、逻辑性、连接性。要注意撰写过程中的措辞,叙述前人文章不足时要用较为中肯方式进行叙述。在做技术路线图时需要保证形似神似,要特别注意内容的安排以及结构链接的美观。在考虑模型的建构时,要着重考虑约束条件的设置。在讲评过程中,丁老师肯定了李玉华目前的学习状态,但作为课题组未来的研究主力与开拓者,仍需提升效率,多线程推进科研任务。
洪晨:汇报论文进度,丁老师着重强调了行文思路的逻辑性,同时细究了论文的写作细节与方案的验证。同时丁老师还关心了洪晨的应聘情况。

史淦:汇报论文进度,目前车站故障影响传播机制的运行从固定车站发生结果到随机车站的结果的进展。并提出了下一步的规划,丁老师给出了相应的建议。同时史淦还汇报了运筹学课程PPT的制作进度。

赵正源:汇报了目前小论文遇到的困难与问题,丁老师直击主要矛盾,指出用需要问题导向方式进行科研的各项工作,同时提出两位本科同学可以分别写作一篇论文意见。
洪皓洋:汇报了小论文新模型的进展并获得了丁老师的肯定。
赵崇博:分享了一篇关于“地铁客货混运”的学术论文,师生进行了热烈的讨论。
胡莹莹:汇报了发明专利的思路及目前的进展情况,得到了老师的肯定。
会议总结:
本次会议以研一 、研二汇报发明专利撰写情况,研三汇报大论文及其他杂务,挑战杯组汇报申请书进展和问题。研究组的九位同学均跟随丁老师,在科研的道路上,踏实的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