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老师课题小组学术交流会议
会议时间:2023年2月21日 8:00-11:00
会议地点:现代交通中心8A412
主持人:丁小兵
参会人员:丁小兵、牟庆泉、吴先源、洪晨、史淦、李玉华
记录人:洪晨
会议议题:组内学术交流
会议概述:
疫情时代接近尾声,校园也慢慢回到了疫情前的开放状态,开始恢复线下上课,经历了漫长的线上会议时期,我们终于能面对面交流。新学期第二天,丁老师和各位同学相聚于现代交通大楼8A412会议室,就寒假假期生活和学术进展进行交流。本次会议主要是研三的同学汇报自己的大论文,丁老师根据论文存在的问题提出建议,形成详细会议内容纪要如下。
会议纪要:
在研三同学开始汇报毕业论文之前,丁老师首先同大家分享了自己的假期生活。洪晨分享了自己假期和朋友爬庐山,和许久没见的老同学相聚。李玉华讲述了自己在假期时受身边环境影响而产生的困扰,丁老师了解其忧虑之后对其进行开导,只要坚持完成自己当前阶段需要完成的任务,不需要过度担心和焦虑以后的事情,自然会迎来好的未来。史淦讲述了假期由于疫情原因,一直忙于照顾家人。当然在假期中,同学们也没有懈怠,一直坚持学习,都取得了一定的学术进展。
吴先源:首先交流了自己寒假的求职经历和目前签约工作岗位的基本情况,然后详细地汇报了大论文和针对之前老师提出意见的修改内容。丁老师从整体逻辑,研究方法和数据处对其论文进行了指导,主要提出了一下几点建议:①文献综述的层次性。丁老师还分享了自己撰写的文献综述,教给我们他写文献综述的方法以及撰写文献综述需要注意的问题。②数据来源的可靠性。论文中使用到的数据特别是关键数据一定要说明数据的来源。③实验方法的可重复性。一定要保证论文使用的论文方法可以重复,方便后续其他研究人员学习。
牟庆泉:对自己假期生活和签约工作的基本情况进行了交流,然后也详细汇报了自己大论文的内容。牟同学首先对大论文的文献综述进行了分享,相比吴同学的文献综述,其文献综述更具逻辑性,而不只是单纯的罗列,然后牟同学继续分享了自己论文的研究内容、研究方法、研究结论等。经过前期不断和丁老师的交流和修改,其大论文整体逻辑清晰,研究方法可行性高,仅存在一些格式上的小问题。
由于研三毕业论文送盲审截止时间迫在眉睫,所以本次会议主要就研三毕业论文进行了交流。丁老师不仅对研三同学毕业论文进行了送审前最后的把关,也对大论文撰写过程中应该注意的问题和研一研二的学生进行了强调。